今年三月,我有幸参加了中南大学陈国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聆听了孙枢、叶大年、何继善、欧阳自远、翟裕生、邓起东等院士及陈国达弟子刘代志等人的报告,感触颇多,成为一个像李四光、陈国达那样优秀的地质学家,是每一个地质人梦寐以求的目标!达不到他们的高度,能从数以万计的地质人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在找矿方面被同行、被社会认可的人,也是探矿者追求的莫大荣耀!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探矿者呢?
1、要自信
首先,要自信能找到大矿。满脑子都要有这种思想和愿望并由此产生狂热的、持续的工作激情。
有了自信,便不畏权威与本本主义,像李四光那样,提出陆相生油的理论,摘掉中国大陆贫油的帽子;像陈国达那样,在统治地学界二百多年的槽台学说基础上推陈出新,提出新的活动区——地洼区!
现在大多是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开展找矿,带有太多的否定,有了自信,就有自己的判断,就会在前人的结论中找不足、理思路、寻突破。
找矿的自信,不是与生俱来,有个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刚踏上探矿之路的大学生们,不可能像陈国达那样在大三就编写出《广东的红色地层》那样的优秀论文。自信心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变成信仰了,就像恋情转变成亲情,他在你失望、失意的时候给以安慰,他让你在泪流满面之后继续向前。他会让你觉得,找矿这个行业苦中有乐,其乐无穷。他让人觉得,你所从事的,不单单是你或你所在的一代人,而是一个古老行业的传承,一种改变世界面貌的理念、思维、组织体系和技术传承。
2、要诚信
在找矿这行当上,不自欺欺人,不被他人蒙蔽,不欺骗他人,是从业人员的基本准则。
找矿,离不开同行的辩论、质疑和相互间的理论,没有争论,便没有进步!大家意见一致时,便没有人开始动脑筋了。真理是越辩越明的,这种交流所带来的技术上的提升,远胜于书本上的学习和个人的埋头摸索。诚信才能使同行乐于与你交流,一起探讨找矿方面的难题。
也许有一天,你的能力和成就达到了一定高度,你会不断的被邀请,去解决这样、那样的找矿难题,这说明你已经充分立足于社会、取信于社会。此时,偶尔也会有人要你做一些违背事实真理的事,以你的名义、信誉作担保,在矿权经营上弄虚作假,你要冷静了,矿总要挖的!
找矿是良心活。多走一步、少走一步别人不知道,多敲一下、少敲一下别人不知道,多想一下、少想一下别人更不知道,还有很多很多可做可不做的事,别人无法用标准来衡量工作的到位与否。没有诚信,很难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假资料比没有资料更可怕!
3、要坚毅
找矿者长期从事野外工作,餐风露宿,过着丛林、荒漠、高山、沼泽的生活,与星星作伴,与野兽共鸣。找矿者远离繁华的城市、热闹的人群,远离妻儿父母,孤独,寂寞!找矿者需要长期的思考,上下求索,百变求解,会常陷于思维的泥塘而找不到光明的出路。况且,有很多外在的条件限制,如资金不足、设备欠缺、探矿工程施工条件不具备等等,只需要一样,足以导致找矿者力不从心。
意志同样考验着投资者的神经。当赌性渐去,真金白银像水一样的流走,找矿成果又不好的话,投资者一般都后悔了,但又舍不得放弃。
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照亮找矿者前方的道路,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
4、要强身
能走。野外行走,是找矿者的基本功,需要很好的耐力。同时还要知道如何走,哪种路线最易于发现矿产,哪种路线既能达到地质目的又节省体力,哪种路线最安全,哪种路线可以应付突发事件等等。
能跑。主要应付突发事情之需要,如碰到毒蛇、猛兽及突发灾害等。能跑,可以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脱离危险,以保证生命的安全。
能负重。野外找矿,需要带一定的装备,每天都需要采集一定的标本样品,负重能力也是探矿者需要锻炼的基本能力之一。
能攀爬。野外找矿需要一定的攀爬能力,特别是陡坡、密林等地。但切忌不要攀爬悬崖陡壁、朽木等。
敲打能力。地质认识,离不开手中的榔头。铁锤击打岩石,以获得新鲜面,是野外观测的基础。敲打能力很重要的,而且要养成行走过程中的习惯动作。矿是找矿者用榔头敲打出来的。
视力。最好具备较好的裸眼视力。
扎营,炊事,野外作业必须要会做饭。
5、要勤劳
找矿很大程度上,不在于找矿者聪明与否,而在于勤劳与否,一个勤劳的人,尤其是内心勤劳的人,自觉的能多走一步尽量多走一步,能多敲一下尽量多敲一下,能够不断的思考找矿的问题,这种内在的表现,是无法用标准来衡量的,找矿的效率主要体现在矿的发现上,而矿发现建立在无数次细微的劳动基础上。
6、要专业
基础知识
找矿是一门集大成的学问,找矿者要具备很好的语言文字编写能力、具备较好的数理统计方面的计算能力、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具备物理、化学、动力地质学等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大学里开设的40余门功课,门门都重要。
实践能力
地形图辨别及简易绘制、野外踏勘检查、地质填图、地质剖面测制、野外探矿工程布设和验收、探矿工程编录、化探测量、物探测量、取样、计算机制图能力。
综合研究能力
综合图件编制能力,资料综合整理能力,找矿勘查设计能力,勘查报告编写能力,撰写论文能力,技术交流能力。
表达能力
要善于表达。地质找矿工作的交流,非常重要,要把看到的地质现象,想到的观点,通过三言两语表达出来非常不容易。要让自己的思想通过表达让大多数专家认同,就更为不易了。
表达的另一种途径是写论文,当一个人心中有很多想法的时候,觉得脑袋里的东西很多了,写论文就是最有效的炼化。而且,一旦动笔,往往会觉得东西少了,口袋里的东西不多了,能够写出来的就那么几句话。这时,强迫自己搜寻素材,验证观点,甚至于在撰写过程中,在结论的形成过程中,忽然间发觉,自己原来就错了,当初为什么不多走几步、多敲几下、多看几眼。
7、要善思
找矿思维需遵循以下原则:
①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疏到密、主抓重点原则
②点上突破、面上展开、点面结合、统筹兼顾原则
③模式找矿与无定式找矿相结合原则
④求证决断原则
找矿思维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很复杂。既要就矿找矿,讲本本主义,又要撇开经验,不能拘泥固化。一个矿区里没有相同的两个点,也没有两个矿是完全一样的,有共性,更有特异性。理论总结倾向于求同存异,而在实践中,更倾向于分形变异。
8、要组织
找矿行动,是集体行动,是群体行为。服从于一个组织或善于组织起一套人马,投身于某一找矿项目,是找矿行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服从于组织,但也要避免仅仅成为机械中的一个部件,找矿是智慧与行动相结合的事,不是单纯的机械的重复,要在一个整体中发挥个人的智慧,进而集成集体的智慧。
最后,建议大家去看看《陈国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尤其是叶大年院士的《榜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