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号,我到单位报到后的第10天,刚刚开始适应广州生活、曾接触却不曾深入野外工作的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听了报告会,地质人的形象、地质生活的景象在我心里越来越清晰。艰苦但不妥协,寂寞但不放弃,朴实无华,却创造了属于地质人的荣光。他们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原料、1/3的饮用水和许多城乡生活用品都来自矿产资源,如果考虑制造业等下游产业,矿业则支撑了70%以上的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的运转。目前,鉴于我国矿产的地质勘查程度不够,隐伏的矿床大有勘查潜力,为满足国内经济发展,我们作为地质工作者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舞台。
对于刚加入地质队伍的新鲜血液,身为80、90后的我们,应该向陈启强等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学习,坚守“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坚守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满怀希望为祖国找矿。刚刚走出校门的我们有些懵懂稚嫩,有些青春年少的固执和冲动,甚至有些狂妄而变得浮夸。但从此刻起,从我们加入二九三大队并正式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那一刻起,请相信我们会努力张开我们尽管羽翼未丰却异常坚强的翅膀,承载着“三光荣”精神,在地质找矿的天空里飞得更高、更远。
当然,野外地质工作中,光有理想是不够的,光有热情也不足以坚守,更需要我们坚忍不拔的意志,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需要坚定的信心和“大老王”“一辈子良心地质”的理念。我们不仅要撑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默默坚守自己的岗位,更应该将良心地质注入我们的血液,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肩头上为国家找矿的历史使命,做到为矿而生,为矿而喜,为矿而忧。
从走出校园的那一刻,从踏上地质工作征程的那一天起,我们就面临着各种开始,开始新的社会交际,开始新的生活模式…我们或许会遇到接二连三的磕磕绊绊,但挫败后的成长却是肯定的。纵使成长是疼痛的,但前辈地质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却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来吧,年轻的我和朝气的你,让我们收起抱怨和迷茫,接过老地质人手中的火炬,用岁月托起我们的梦想,在群山中唱响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