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惊奇
一日,看了毕淑敏的《自述人生》,其中一篇题为《保持惊奇》的文章,读后感同身受。
很多事情,乍见不平、不妥,但因时时见,天天见,而变得麻目,变得视觉认同。时间久了,忘却了当时的“惊奇”,产生了心理上的认同,觉得“事情应该原本就是这样”。
之所以产生惊奇,只因所遇、所看之事与自己的经历、理解有所出入,当然这其中不一定存在是非对错问题,但这至少意味着事物存在多面性,而你只掌握了其中的一面,“保持惊奇”让你增长了见识。
即使惊奇让你增长了知识,获益匪浅,但年长的向年幼的、辈份大的向辈份小的、职务高的向职务低的、专业外的向专业内的保持惊奇却有一定难度。原因无非是“丢不下身架”、“抛不开面子”。其实,保持惊奇并不是一件掉身份、没面子的事情。孰知“术业有专攻”。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经历、求学历程不同,知识的积累、理解也不同。即便是同样的知识,因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看法当然不同。何必非得“同一”、“全同”。再者“千篇一律”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有不同的声音”。因不同声音的存在,才让当局者不至于雾里看花、水中捞月。
如果你曾因惊奇,让你遭逢尴尬与嘲笑。如果你曾因害怕尴尬与嘲笑就放弃对未知事物的探索。那么从现在起,你可以坦率地流露惊奇。因为惊奇并不是一件羞愧的事,坦率地流露惊奇,表示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无知及求知的探索,是一种可嘉的勇气。一颗被江河磨平的鹅卵石是不会惊讶于江河的波涛的。
正如书上说的那样“惊奇是流动的水,它使我们的思想翻滚着,散发着清新,抗拒着腐烂。”惊奇在熟悉中淡化,才干在惊奇中成长。
保持惊奇,我常常这样对自己说。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