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建设 > 职工文苑
“学习刘晓生精神,铸二九三之梦”征文比赛文章(二)
来源:二九三大队|作者:二九三大队|浏览次数:|发布:2013-05-30 10:22:22

  

态度 责任 奉献

 宋 安

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一块铀石,可以平庸无奇地在石头里沉睡下去,也可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力量;

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在世上厮混日子,也可以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

他,刘晓生,一个平凡、朴实的基层领导干部,生前为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他在从事地质找矿工作的23年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优异的成绩,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承诺,书写了一个当代大学生找矿报国的无悔人生。我一直在思考,他为何如此的优秀?人生如此的不平凡?

是态度——为事业勤奋学习、甘为人梯。刘晓生常说:“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当上总工之后,这种习惯也一直保持着。有一天,院里的老工程师温兆华在楼道里碰到刘晓生,刘晓生说:温工,有个问题我想请教,在资料里看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找铀时有种“径迹找矿法”,我没经历过,不知对现在找矿有什么借鉴意义,请你给我解释一下,温工听了,不禁心头一热,心想堂堂一个总工还这么不耻下问,于是当即到刘总办公室详细讲解起这种方法来。

是责任——为事业攻坚克难、锐意进取。2009年5月12日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下达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广东省仁化县长江矿田北部地区铀矿普查项目任务合同书,刘晓生主持编写的《广东省仁化县长江矿田北部地区铀矿普查设计书》也同时被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中心评为优秀设计奖。一段时间以来夜以继日的工作,刘晓生这个自称喝水也长胖的人,整整瘦了8斤。

是奉献——为事业以苦为荣、顽强拼搏;为事业克己奉公、刚正不阿。充分展示了一名核地质工作者热爱事业、追求事业、献身事业的高尚情怀。

历史沉淀精华,时代奏响强音。不同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各有其特点,但永远不变的是他们的精神本质,身为地质工作者中的一员,当我用敬仰的目光凝视他们付出的智慧和汗水时,我知道,每一项工作里,不仅凝聚着他们殷殷的心血,而且还浸透他们对事业的忠贞和热爱,我深知,他们之所以成为劳模,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简单做起,从现在做起,首先从思想上要继续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贡献的老一辈下庄精神,更要发扬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甘于奉献,勇于胜利的新时代大队精神,在大队八要八不要的行为准则下不断提升自我的意志品格和道德素养,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开创大队地质事业的新天地,为实现我队做强做大地矿主业的宏伟蓝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慕永灯

春天是一个让我们畅想的季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头都萦绕着一个中国梦,那是一个大国梦、复兴梦、崛起梦。“梦”,带给人们的是遐想、憧憬和激情。二九三的人们,同样也有自己的梦——二九三梦。

二九三的梦又是什么呢?在二九三人的眼中,二九三梦是发展梦、和谐梦、幸福梦、富裕梦。

这些梦,很美丽。二九三的领导们不仅勾勒出了这些梦的画面,更给出了二九三梦的实现路径。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就无法汇聚各方的力量,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

这些梦,很宏大,但需落脚于每个人。因为它们的存在,与每一位二九三人的生活工作都息息相关;因为它们的实现,与每一位二九三人的辛勤努力都紧密相连,它们都需要“从我做起”。

这些梦中,也许就蕴含着你的梦。春天里,让我们一起走近二九三的梦。

梦之翼:奉献实干托起二九三梦

在核地系统、在二九三有太多太多的前辈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地质岗位上,他们凭着一腔热情,无怨无悔地扎根于地质事业,默默地奉献,务实地肯干。

他们是一个个默默奉献的地质工作者,是一位位经验丰富的地质专家,更是一个个情系二九三人、深得二九三人信赖的先锋带头人。

他们精心钻研、勇攀高峰,成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地质专家;他们抢抓机遇、敢想敢闯,成为勇创市场的开拓者;他们多项全能,成为多工种、多学科开展地质勘查的组织者。正是他们的奉献实干,使得近年来二九三大队经济呈现跨越式增长。

他们在节假日期间,牺牲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不惜千里去基层考察、去外地跑业务;他们在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为二九三的发展和未来谋划;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以队为家。这就是奉献,这就是实干,这就是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二九三大队经济发展的硕果,见证了他们勤恳尽责、攻坚克难的努力付出,更见证了他们奉献实干的牺牲精神。

正是他们的奉献实干托起了二九三梦。年轻的我们,应该快速接过前辈们传来的“接力棒”,奔赴二九三梦,点燃希望之光。困难,阻挡不住我们前行的脚步;挫折,折不断我们腾飞的翅膀,梦想带我们起航。

梦之径:“八要八不要”成就二九三梦

一、不要有等靠要思想,要有艰苦创业、队强我强的政治理念

二九三曾经的辉煌是老一辈人通过艰苦创业成就的,历史告诉今天的我们,要做大做强地质事业、实现梦想、再创辉煌,年轻的我们就必须树立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理念,让二九三再次强大起来。有大家才有小家,有队才有家,队强则我强。

二、不要有靠工龄长短要待遇、不思进取的思想,要有以贡献大小体现自身价值的发展观念

大队实行年轻干部择优聘用的激励机制,就是用贡献大小作为衡量标准,为大家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和平台,调动大家作贡献、求发展的积极性。年轻的我们是幸运的,只要你是千里马,二九三这个伯乐就能相得。只要二九三的人们勇于争做千里马,实现二九三梦就不再遥远。

三、不要总想我是单位人必须享受一切,要看看自己为本单位做了什么,贡献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如果一直停留在吃大锅饭的年代,社会就不会进步,单位也不会发展,二九三的人们又何曾能享受一切?你对单位作出了哪些贡献是你自身价值的体现,你帮单位创造了多少价值,将直接决定你个人的价值。只要我们每个“梦之队”的成员在内心不断地敲打自己:“我做了什么?我贡献了什么?我留下了什么?”我们离二九三梦就越来越近了!

四、不要只讲所谓的民主、自由,要讲有组织有纪律有集中的民主和自由

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纪律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我们讲的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我们讲的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只有在这样的民主集中制下,才能形成一种既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又有高度的集中和纪律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如果把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纪律相互孤立或绝对对立起来,片面地强调民主、自由,我们的队伍就不会团结,我们的二九三就不会发展,我们二九三人的梦想就会渐行渐远!

五、不要拉帮结派搞小圈子,要有五湖四海为一家的胸怀

每个二九三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二九三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够汇聚起实现“二九三梦”的强大力量。家和万事兴,凝聚才出战斗力。五湖四海的二九三人凝聚在一起,谱成一个曲,合成一盘棋,组成一个家,成就一个梦。我们心像大海,未来春暖花开!

六、不要做四平八稳的好好先生,要做敢想敢闯敢干实干的勇士

“圆梦”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二九三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转企改制前景是光明的,任务是艰巨的。只要年轻的我们敢想敢闯敢干实干,转企改制一定能开出胜利之花。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敢想,这个“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在分析全局形势、把握发展时机的基础上,顺势而“想”。

其次是敢闯,大胆闯大胆试,允许“摸着石头过河”,但不允许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再次是敢干,干是落实“想”的关键,干是闯的补充。敢干就是不怕担风险、担责任,敢于正视发展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和最尖锐矛盾,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设想落到实处,让“花落有声”。

最后是实干,实干与敢想、敢闯、敢干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实干就是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队为家。梦里,有强队也有富民,有期盼更有实干。

我们要时刻以“敢想敢闯敢干实干”激励自己,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让二九三的梦想早日照进现实。

七、不要做捕风捉影负能量的吹鼓手,要当颂清风树正气的急先锋

孟子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作为新时代的我们,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了我们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无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尤其是共产党员,更要加强党性修养,时时刻刻自警自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明是非、讲正气,干净做事,清白做人。颂扬这样的正气,树立这样的形象,应该是一种胸怀事业的宽阔胸襟,是一种爱憎分明的刚毅品质,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是一种正直而善良的心。

年轻的我们要勇于争做颂清风树正气的急先锋,曙光就在眼前,我们的和谐梦很快就能实现!

八、不要参与低级趣味庸俗的生活圈,要积极参与共同营造昂扬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

参与低级趣味庸俗的生活圈只会使人颓废,相反积极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会使你我的精神生活得以充实、精神需求得以满足,会使你我永葆昂扬向上的斗志。这也是实现二九三梦不可或缺的要素。

 

奉献实干为我们插上腾飞的翅膀,托起二九三梦;“八要八不要”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道路,成就二九三梦。二九三是块大画布,和谐发展、幸福富裕是主题,剩下的,是我们用辛勤的汗水调出最美的色彩,去渲染,去描绘。

 

 

 

敬业是一种信仰

——学刘晓生精神,铸二九三之梦

莫 凡

2013年1月3日,刘晓生同志因劳累过度不幸去世,年仅43岁。噩耗传来,闻者唏嘘。他的一生既短暂平凡又长远不朽,既朴实无华又荡气回肠。他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用激情书写了人生追求的不朽篇章,用生命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深入学习刘晓生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感触颇多,但集中一点就是:敬业奉献。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任何岗位却都是与单位、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可以做出理想的业绩的。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在一个岗位上脚踏实地、坚持到底。刘晓生同志兢兢业业的工作着,作为一名职工,有一个工作岗位不仅仅是养家糊口,工作岗位应该就是我们热爱国家、热爱单位、追求事业成功、实现人生理想的平台。作为一名职工,岗位技术应该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如果技术不过关,就是“失职”,就是给自己丢脸,也是给单位丢脸。作为一名职工,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是我们应有的本色,能用自己的劳动为单位创造一份荣誉,为国家创造一份价值,这应该是一名职工最大的光荣。刘晓生同志做到了,他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和恰如其分的工作方法诠释了敬业奉献的真谛。

正因为有着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有着永往直前,永不倒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心态,刘晓生同志才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心地做着平凡的工作。他在工作时,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在默默无闻地耕耘着,为他深爱的地质事业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音容宛在,言犹在耳。他说:“不懂,就问;不会,就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向老前辈们请教,丝毫不以总工的身份自居;他每年都要花上五六千元购买地质专业书籍,坚持不懈的学习成就了刘晓生同志深厚的政治修养、扎实的业务功底和高尚的道德人格。他热爱学习,肯于钻研,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他不仅实现了从普通地质工作者向优秀工程师的“飞跃”还为单位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技术人才队伍。通过学习刘晓生事迹,我们也认识到,当今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我们发展和进步的源动力。我们深切感受到,时代需要学习型职工,需要精益求精的职工,需要广大职工团结互助,需要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以刘晓生同志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与时代同步的知识型员工。

他说:“凡是能去的地方,我一定要走到。”当他带队进入西藏时,在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他没有退缩,他用双脚丈量大地,用汗水锤炼意志,表达了对地质事业的热爱,表达了对找矿工作的痴迷,用不屈的生命完美地诠释了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

我们要积极学习刘晓生同志艰苦奋斗、踏实工作、奋发创新的精神。向刘晓生同志学习,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一面旗帜,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精神,他的意志。我们要彻底破除小进即满、小富则安思想。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用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谋划发展,大力弘扬,传承和光大新时期的“三光荣”精神,为实现强队富职工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与梦圆

刘 立

烈日炎炎,是谁,还在辛勤劳作,用汗水凝结出生命的晶莹?月色翩跹,是谁,还在挑灯刺股,用智慧焕发人生的斑斓?是他们——怀揣梦想的追梦人。

年少之时,谁不曾幻想过如堂·诘诃德式般的英雄梦——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仿佛这世间缺少了自己,那便是世界末日的到来。年岁更涨,见识微增后才明白,那些梦也只会是如故事结局般的荒唐。慢慢的,我学会了理性的看待有关梦的话题,用思考的智慧,用生命的体验去感悟梦的点点滴滴。

有人说:梦想的开始悄无声息,仿若那三月春花,看不见开始,却猜得到结局。也有人说:梦想是我与青山共常在,矢志不渝,一生无悔的执着追求。还有人说:梦想是如花美眷般的幻影,朝夕不定,若即若离……梦想无声,梦想无形,但梦想却以理性哲学无法解释的方式存在每个人心里。

那年,我找不到梦想在哪里升起,在云南大理?在清远九龙?在罗定盆地?还是在里洞的天露山?因为那里,都有过梦想的足痕,深的,浅的,大的,小的,伴随着我一路走来,步伐矫健,昂首挺胸。我更想不起梦想在何时云集,在朝露滑落的清晨?在烈日曝晒的中午?在夕阳西下的黄昏?还是在“黄昏后,灯如豆”的黑夜。因为那时,都飘着梦想的身影,时而轻盈鬼魅,时而厚重若磐,跟随我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如影随形,不离不弃。我与梦想相互对话,相互鼓励,相互对峙,相互理解。

或许,你看不到我的梦想。因为当我独自嘴角微抿,发呆傻笑时,你嘲笑我像个快乐的小2b,我却享受着你不能理解的欢愉;当我愁眉不展,老脸横拉时,你恼怒着我的歇斯底里,我却深藏着你想不明白的苦楚。当我目光坚定,固执己见时,你无视着我的狂妄自大,我却坚持着被你看轻的执着。梦想在旁人眼中,似乎总会缺少关怀和理解。善待自己,善待梦想,让它复杂的尘世单纯的生长着。

梦想在我心,尽管与它如此频繁的对话,却也无法将它透视。而当别人问起你的梦想是什么时,我更会不知觉的呆头一愣。说真的,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我只知道,梦想有大有小,有多有少。生命的伊始给梦想定下了起点,这预示着我们要用此生去努力实现它并期待着它致终能画成圆。

山有山的神话,水有水的传说,而我有我的故事——梦想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