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建设 > 职工文苑
“学习刘晓生精神,铸二九三之梦”征文比赛文章(五)
来源:二九三大队|作者:二九三大队|浏览次数:|发布:2013-05-30 10:53:52

 

心若在 梦就在

程翀

光阴流转,日月更迭,时光的年轮穿过岁月的隧道,又到“五·四”青年节。这是一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交融着青春和梦想,凝聚着使命和责任。

新时期新阶段,大队党委勾画了“发展梦”、“和谐梦”、“幸福梦”的“二九三之梦”蓝图。我们每一个青年二九三人,都要把忠诚举过头顶、把使命扛上肩头、把责任牢记心间,让青春集结在梦想下,让你我在二九三大队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同心同梦、同心逐梦、同心筑梦。

沃土·家园·同梦

回想在二九三大队工作的这几年,自己从一个初出校门的懵懂学生,在这里经受历练、得到成长,想来真是感到非常的幸运。相信每一个二九三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二九三这个集体就是全体二九三人共同的温馨家园,是每一个有志青年成长成才的沃土。岁月流逝不会湮灭英雄的足迹,历史长河不能冲淡感人的壮举。一茬又一茬、一批又一批的二九三人在青山深处的找矿一线,攀高山、钻深沟,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他们用双脚丈量群山,足迹踏遍崇山峻岭;他们用矿锤敲响出最动听的音符,唱响核地质人的高亢颂歌,在一条条工作战线上竞显风流;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和情感,融入了这片用他们青春和生命开垦的沃土;他们用风霜雷电作刻刀,用滚烫的热血镌刻出一幅幅面庞刚毅的英雄雕像,化作绵延不断的松涛、化作闪耀群山的群星、化作猎猎飞扬的红旗;他们守着艰苦话奉献,咀嚼孤独谈快乐,这是一种奉献的快乐,这是一种纯粹的执着,这是一份坦荡的情怀,但它总让我们感动的泪流满面。

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朵浪花可以蕴含大海的浩瀚。正是在这片核地质沃土上,培养出以刘晓生等同志为代表的优秀人才群体。刘晓生同志就是盛开在这片沃土之上的英雄之花。英雄就在身边、典型就在眼前、模范就在左右,在他们身上承载的是一种精神,闪耀着的是一种人性光芒。正是这些优秀群体挺起核地质的脊梁,他们就是我们学习最真实的榜样、最生动的教材。

有情有意真君子,无怨无悔同奉献。“二九三之梦”是我们每一个二九三人共同的梦想,每一个二九三人都要弘扬新时期核地质精神,崇尚模范、学习典型,为谱写二九三建设发展的辉煌新篇章共同努力。

追求·奋进·逐梦

青春就是希望,青春是充满活力的象征,青年人就应当胸怀远大理想,青年人就应当有一颗逐梦的心。刘晓生同志大学主修专业不是地质找矿专业,他的爱人没有工作。在工作上他遇到过挫折,在生活上他碰到过困难,在前进道路上他面临过坎坷,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梦想的坚守、对梦想的炽热追求。为了心中的梦想矢志不渝,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些都源于他对核地质事业的热爱,源于对心中梦想的追逐。这股精神、这份执著,恰恰是现在许多青年人所缺少的。少数青年同志在专业上不求深钻、在工作上不思建树、在岗位上挑肥拣瘦、在生活上贪图享受,正是看到了类似负能量的存在,大队党委及时发出了“八要八不要”的有力倡导,传递出积极向上正能量。

时代在变迁,而人性永恒,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青春赋》有言:“岁月的流逝会在皮肤上留下皱纹,而热情的消失则在心灵上留下痕迹。”有梦想才有力量,有行动才有改变,任何梦想都需要奋斗精神的浇灌。正是因为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有今天的进步。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绘就了祖国未来发展的蓝图,对核地质事业发展也有了新的战略要求。“中国梦”引领新航程,“二九三之梦”指引强队路,吹响奔向未来征途的嘹亮号角,踏着时代的节拍前行。我们每一名青年二九三人,都应该思恩、思责、思进,以“重任在肩、无须扬鞭自奋蹄,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思进取”的精神状态,高歌远航、扬帆踏浪、勇立潮头。

责任·担当·筑梦

梦想不是空想,圆梦要靠实干。筑梦,需要凝聚磅礴正能量,把个人的“小梦”融入集体的“大梦”。承载责任使命,需要勇挑重担,更需要过硬素质;需要不畏艰险,更需要敢于担当。忠诚源于信仰,承诺源于责任,执著源于热爱,伟大孕育于平凡。刘晓生同志正是因为胸怀对地质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对肩负工作强烈的责任担当,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才能始终做到不怨不悔不变、不停不息不倦,用一生去担当,用生命去印证。

铁肩担道义、热血铸辉煌,小人物也能肩负大责任、小角色也能照亮大舞台、小岗位也能成就大事业。每一朵浪花,都有奔放的理由,每一枚奖章,都有忠诚的见证。学习刘晓生,就要学习他勤奋好学、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学习他矢志不渝、献身核地质事业,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我们要把本职岗位作为最生动的实践平台,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自觉在艰苦的环境中加钢淬火,在工作实践中历练提高。要积极响应大队党委“八要八不要”行为准则,做到潜心学习,刻苦钻研,研究探索地质找矿技术和方法,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争当专业上的行家里手;做到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困难、哪里最需要就去哪里,鞠躬尽瘁、无怨无悔。虽是“小卒”亦作为,当好一枚“螺丝钉”,喊响工作“请放心”的口号,让青春在本职岗位上闪光。

东风接力催千树,群芳纷至逐春来。每一个二九三人都要怀着对核地质事业的赤胆忠心,共同奏响激越的核地质人奋进之歌,用实际行动践行二九三的“发展梦”、“和谐梦”、“幸福梦”,用双手托起充满希望的明天,“二九三之梦”一定会实现,二九三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且看,风景这边独好。

 

 

向刘晓生同志学习

周 剑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刘晓生同志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为事业勤奋学习、甘为人梯、以苦为荣、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克己奉公、刚正不阿的精神感动了你我,他的精神将是我们工作中永远的指南,他的名字将永远刻在我们的心头。

回顾几年的机关工作经历,我虽然能够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完成好本职工作。但是,用刘晓生精神来检验自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相差很远,工作上缺少刘晓生精神。我虽然能够立足本职,尽职尽责,但对本职业务知识掌握的还不够透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想要保持清醒、开阔而不陈腐,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吸取新的知识,就必须爱岗敬业,努力向刘晓生同志学习。那么,到底什么是爱岗敬业?我们如何做到爱岗敬业呢?”

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岗位,勤勤恳恳地工作。爱岗敬业是任何一个平凡的岗位对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任何人都有追求荣誉的天性,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而要把这种理想变成现实,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歌德曾经说过:“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我常常看到很多人尽管才华横溢,但总是怀疑环境、批评环境,老是一种怀才不遇的心态,殊不知他自身所持有的这种态度,恰恰对他的进步成长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我相信:“成功的人一定爱岗敬业,失败的人始终在寻找客观理由”。

爱岗敬业是一种境界。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工作的时间长了,就成了一份事业,事业经营得久了,就成了一种情怀。”当我们将爱岗敬业当作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时,我们就会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懒惰,多一些上进;享受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充实感,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并抱着知足、感恩、努力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取得岗位上的竞争优势。

爱岗敬业看起来平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我认为:首先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对待工作,找准自己的定位,切实立足本职,安心于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干一行爱一行。其次,爱岗敬业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岗位赋予责任,有责要有为,有为才有位。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肩上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我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每一项工作,承担每一项任务,无论事情大小、任务轻重,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做好,保证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做一名大队优秀的职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做“四有四能”的优秀地质人

郑伟佳

题记:这一天,我带着对“学刘晓生精神,铸二九三之梦”这一主题的思考,跟随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上山做地质调查、填图,希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体悟精神,寻找答案。

有理想,能战斗

站在山下,仰望这座海拔近八百米的高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跑的路线,要征服的目标。曾经,二九三老一代地质人以顽强的斗志、坚定的信念、甚至生命的代价,创造了二九三的辉煌历史,获得的荣誉和取得的成就就像这座高山;今天,二九三新一代地质人怀着对老地质人的敬佩和敬仰,接过象征理想的罗盘和地质锤,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手描绘蓝图,用智慧寻找地下矿藏,再创二九三辉煌,再攀发展新高峰——这是今天二九三大队的目标;为二九三发展奋力拼搏,为祖国矿产资源勘探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二九三地质人的理想。

学习刘晓生精神,首先是学习他有理想、有梦想、为地质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铸二九三之梦,首先是铸发展之梦,发展是根本,只有不断发展,和谐、幸福、富裕才有根基。面对事业单位改革、企业化、市场化等层出不穷的挑战,面对“强队富民”、建设和谐幸福二九三的要求,一方面发展地质主业,一方面发展城市经济,已经成为所有二九三人的共识。有理想,就有动力、有方向、有奔头,就能吃苦、敢拼搏、能战斗。山再高,高不过二九三地质人的昂扬斗志;山再陡,挡不住二九三地质人的坚定步伐。稍作休整,准备好各类物品,我们朝大山走去……

有道德,能奉献

踏入四月,粤西南地区开始变得多雨多雾,山上湿气很重,才刚登山,裤子、鞋子已经被茅草上的露水湿了大半。开路是最苦最累的活,小组里一位年届五十的老同志毫不在意,一马当先,拿着砍刀在前面开路,砍荆棘树枝,割藤蔓茅草,硬是在没有路的地方开出一条路来。在半山腰一个陡峭处,我们发现了一条坑道,老同志二话不说就把周边的杂草荆棘清理干净。年轻同志下到坑道旁仔细观察,判断是民采坑道还是竖井,又拿出罗盘测量方位,并在地图上作好标记。坑道里很黑,不知深浅,坑道旁边的土有点松,我们不断提醒那位年轻同志要注意安全。

脏也好累也好,艰难也好危险也好,都挡不住二九三新老地质人。透过这些平凡的举动,我看到了二九三新老地质人不平凡的信念。他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对工作都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们甘于奉献,勇于胜利,对事业异常热爱,执着追求。老一代地质人为二九三、为国家核地质事业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新一代地质人将继承老一辈地质人“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光荣传统,为二九三地质事业的新跨越、新发展奉献智慧,奋斗终生。是的,我看到了“以苦为荣、顽强拼搏”的“刘晓生精神”,正在我们新老地质人的身上闪光。天下起绵绵细雨,我们继续攀登,朝着山顶进发。

有才干,能成事

“把粤西南基地发展成为全省闻名的多金属矿产基地”是大队制定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努力克服缺少地质资料、对新区不熟悉、缺乏多金属找矿经验等各种困难;需要我们学习刘晓生同志“为事业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精神,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多金属找矿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对二九三地质人来说,铀矿找矿取得的成果是辉煌的,而非铀多金属找矿是一个新的领域,要取得突破,老地质人要完成从找熟悉的铀到找不太熟悉的非铀的转变,年轻地质人要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工作实践的转变,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才能实现更大的突破。

对着地图,我们一路攀爬,一路追索。这里敲一敲,看看岩性;那里刨一刨,找找露头。找到重要构造点带,便各自忙开,或取样或定点或描述或拍照,忙得不亦乐乎。在山顶观察一个构造点的时候,雨突然大了起来,我们赶紧把地图收好,避免淋湿。两位技术员冒着雨讨论,记下构造点特征,等下山后再作补充描述。这些都是最枯燥、最艰苦的基础地质工作,却能为“靶区”筛选、钻探等后续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我们的地质技术人员,正是从最基础的地质工作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张一比二十万比例尺的地形图开始,通过三年多的艰辛努力,终于实现了地质找矿新突破,在粤西南罗定盆地落实了两个中型多金属矿床。

有纪律,能自律

雨中的山路更加泥泞湿滑,必须格外小心才不会摔跤。老同志告诉我,今天分到的线路比较长,也比较难跑,但是不管长还是短、好跑还是难跑,都要跑完。年轻技术员说,野外工作开展都是有部署的,必须遵照部署,服从安排,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野外填图工作既辛苦又枯燥,也不会有人在旁监督,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可能也不会有人知道。不过不管是老同志还是年轻人,都有强烈的组织纪律意识、敬业的精神和认真的工作态度。这样,是对工作负责,对大队的事业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只几分钟便停了。穿着湿透的衣服很容易感冒,我们便把工作服脱掉,搭在肩上。从云后钻出来的太阳又把我们的皮肤晒得生疼,只好把工作服的水拧一拧再穿上。穿着湿透的工作服晒着太阳,感觉非常难受。此时下山回去也未尝不可,不过这样一来明天又得再跑一趟,既浪费人力物力,又降低工作效率。我们都没打“退堂鼓”,坚持要把剩下的路线跑完。于是我们下了山,趟过一条水沟,又调查了一座小山坡,才将任务完成。此时已近正午,身上的衣服已经晒干了,只有鞋子还是湿的。仅仅一个上午,两位技术员便给我留下了态度诚实、办事踏实、记录翔实的印象。相信这也是所有二九三地质人共同具备的素质。铸二九三之梦,既要学习“刘晓生精神”,更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这种精神;二九三“发展梦”、“和谐梦”、“幸福梦”、“富裕梦”,既在我们心里,也在我们手中,只要我们敢闯敢拼,踏实苦干,就一定能够实现。

下山的时候,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大家都停下来,拿出相机、手机,把最美的风景留下,疲惫的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

是的,我想我已经找到了最满意的答案。

 

 

做一个优秀的人

 刘雅婷

曾经,有这么一位好同志,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核地质事业,并为此奉献了青春。有这么一位共产党员,他用一生来坚守当初的选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这一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吃苦在先,顽强拼搏,带领地质队实现富强之梦。他的名字叫做刘晓生

从他的一生,我看到了我们共同的选择。1990年,他刚毕业就来到了核工业华南地质局二九六大队任技术员,万事开头难,哪位大学生刚到了单位工作就能干得心应手的,他也不例外,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以及所学专业不尽满足工作要求的状况,他没有选择放弃,反而暗下决心,通过勤学好问,学以致用,逐步积累自己的经验,渐渐成为一名专业的技术人员。看到这里,我想,在广核大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其实和刘晓生同志一样,我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核地质事业,我们在这里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200912月,刘晓生同志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刻起,他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实现了自己对党的承诺。有信仰的人生是幸福的,他选择了社会意义深远的共产主义信仰,成就了高尚的人生。我们理解并且爱戴他,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选择,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精神上的良师,因为他教会我们做一个优秀的人,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从他的一生,我看到了坚守。他说过“做人一定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在他23年职业生涯中,无论顺境或逆境,他始终坚守住了最初的选择。或是从他心底里就地热爱着地质事业,又或是源于对单位的一份责任感,使得他在地质事业的寒冬也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坚持把工作做到最好。我感到一个人无论他做什么,只要有一份对自己、对工作、对单位、对社会负责任的工作精神,只要有一份不把事情做好,誓不罢休,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毅力,那么在他身上就会迸发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有了这种精神和力量,他就能取得别人想也不敢想的成绩,造就自己的未来,造就单位的未来,造就社会的未来。”

刘晓生同志热爱地质忘我工作,能够以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吃苦耐劳,一年中有多数时间是在野外项目分队度过。野外工作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他坚持刻苦钻研,勤奋工作,用汗水换来了地质找矿的累累硕果。经过他多年不懈的奋斗,在大队领导与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队里的各项工作都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大队富强之梦打下坚实的基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代人都需要继承和发扬“三光荣”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扎实工作,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对祖国的忠诚,用青春和汗水为我们大队经济腾飞和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才能真正实现大队的富强之梦。

学习刘晓生同志,做一个优秀的人,不仅为了我们自己,是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更是为了我们大队的美好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