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我仿佛又回到了坐在姥爷膝头听故事的岁月。姥爷是一名老铀矿地质队员。小时候,我最喜欢听姥爷讲故事。说是故事,其实都是姥爷的亲身经历。这些故事不仅为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色彩,也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茫茫戈壁、深山峡谷中,曾经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隐姓埋名,风餐露宿,不辞劳苦,甘心奉献。“穿山越岭如飞燕,普查尖兵战悬崖”——这是对他们的真实写照。姥爷是新疆519队的一员,为了祖国的原子能事业曾在无人区工作。姥爷说无人区并不都是像文学作品中描述的“满山碧树吐翠,鲜花争奇斗艳”那样美丽迷人,大多是“目极雪线连天际,望中牛马漫逡巡;漠漠荒野人迹少,间有水草便是客”的戈壁沙漠,是“氧气吃不饱,风刮石头跑;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常年生火炉,四季穿棉袄”的空气、阳光和水严重缺失的恶劣环境。队员们通常要翻过几个山头、穿过几个山谷才能到达工作区开展工作。而且这一地区天气多变,时常叫人措手不及。某天队员们凌晨四点出发,经过6个多小时的跋山涉水后,于上午11点到达了工作地点,此时的天空正骄阳似火。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山上工作了1个小时之后,突然乌云密布犹如黑夜,随即便下起了瓢泼大雨。这时好像突然进入了冬天,十分寒冷。前后持续了两个小时,直到下午3点太阳才渐渐出来。由于天气原因,队员们完成任务回到驻地时,已经是晚上了。
除了要经受恶劣气候条件的考验外,地质队员们往往还要面临野狼等凶猛动物的威胁。一天,像往常一样,姥爷拿着装备准备返回驻地,突见距离他仅50米左右的地方有只狼正在“恶狠狠”地盯着他。面对险情,姥爷只能握紧装备,快步向驻地走去,所幸狼在跟了一段之后就离开了。姥爷庆幸地说,还好不是群狼,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明明是很艰苦很困难的事,可姥爷每每说起这些的时候,那追忆往昔岁月时神采飞扬的眼神,让我对新疆戈壁滩,心向往之。然而渐渐长大的我开始对地质工作的艰苦和神圣有了更深的体会。
每天面对单调、重复、枯燥的工作,面对没有电、没有水完全与外界失联的生活环境,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他们没有人说过一句苦、喊过一句累。在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不管遇到的山有多高、多陡,在确保不会造成安全事故的情况下,他们总是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地完成任务。
“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都有着丰富的感情,会在月冷风清的夜晚思念亲人,也会在父母生病的时候彻夜难眠。但是,人活着总得有追求,什么样的工作都得有人去付出、去完成,既然社会赋予我们这个任务,我们就要尽心尽力、责无旁贷的去完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也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忙并快乐着,我喜欢我的工作。”姥爷的话深深影响着我,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并且在现在的工作中践行广东核地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艰苦奋斗、求真卓越的精神,努力做到忙并快乐着。我愿用我的青春,践行“笃信尚德、固本强基、追求卓越、奉献广核”的新广核精神,共同书写广东核地更精彩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