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千里栈,桥顶天堑路艰难。
仙人云游山水巅,摩崖石刻一线天。
南粤古驿铁石径,悬崖绝壁仙地灵。
浊酒对月月如镜,醉里梦回大明情。
铁石径古道位于广东省翁源县江尾镇西北部的松岗村,距翁源县城约20公里,可经省道S245直达古道入口。自古以来,铁石径都是联络韶州府与翁源县的主要交通要道,由此过往的行人络绎不绝,道上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铁石径古道入口 陈渝罗 摄
铁石径古道入口 陈渝罗 摄
铁石径古道四面环山,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入山之门是翁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中国兰花种植基地,入口处是“中华九大仙草之首”铁皮石斛的种植园。笔者同南粤古驿道调查组多次踏上铁石径,寻得保存较好的古道长约7公里,保存完好的约4公里,全为凿山石而成。古道周边风景秀美,山泉在山涧湍流不息,行走在犹如世外桃源的原始森林中,让人心旷神怡。
铁皮石斛种植园 陈渝罗 摄
史料记载,铁石径未开通之前,此处山道崎岖难行,过往行人需历经艰险,穿行于悬崖绝壁之上,往来十分困难,险情频繁发生。至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当地乡民张得珛、丘福宽带头,动员十方百姓捐献财物,请来石匠肖澄开凿了铁石径的雏形,随后在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和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分别进行了修筑,铁石径全长约20里,多在蜿蜒崎岖的山腰上凿石而成,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过往的行人渐渐减少,但当地许多乡民出行仍然选择这条历史悠久的明朝古道。
径内有著名的桥顶石、跌马潭、仙人脚印等名胜古迹。桥顶石位于铁石径入口,形似花桥的巨石屹立在左侧,桥顶石下方为劈山而成的一线天狭窄石径,古道两侧均是陡峭的悬崖绝壁。1983年,翁源县文物普查组在此发现了三处明朝的摩崖石刻,碑文详细镌刻了开凿古道的时代背景及捐资情况,现仍清晰可见。据《翁源文物志》记载,石刻内容为:“凿山通路 三华镇把总叶嵩助银拾两 生员叶翔风、侄叶芬银四两 生员叶一风银三两 余助银载在碑萌 万历庚寅岁缘首生员郭诏题”。2011年11月1日,铁石径摩崖石刻被翁源县人民政府列为翁源县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牌。
桥顶石摩崖石刻 陈渝罗 摄 石台阶 仇登登 摄 摩崖石刻碑文和一线天古道 陈渝罗 摄 跌马潭是百尺瀑布形成的深潭,与三姐妹峰、马麻嶂呈三角排列。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公主和两丫鬟骑马出游,行至此处马一时失足跌落深潭,公主溺水身亡,两丫鬟追随公主投水自尽,三人葬在三姐妹栋,马葬在马麻嶂。跌马潭、三姐妹峰、马麻峰因此而得名。 跌马潭 仇登登 摄 仙人脚印距离跌马潭约1公里,传说赤脚大仙云游此处,见此山路陡峭险恶,担心路人失足遇险,便在此用力踩上一脚,留下仙人脚印,供路人安全踩踏。 仙人脚印 仇登登 摄 此外,铁石径上还有食水湖、上石壁、下石壁、大石古、掷财田、禾仓石、和尚庵、拱桥坑、状元地、暗径仔、棺材石、关刀石、铁锅石、参天古树等历史遗迹。 古树 陈渝罗 摄 石拱桥 仇登登 摄 铁石径从凿通至今,经历了明朝、清朝、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数百年来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了便利条件,是后人追思古人、传承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载体,对明清文明发展和工匠技艺进步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 踏寻铁石径,梦回大明情。背上行囊,踏寻古道,追思远方,梦回明朝。